车况速查报告
车况信息一站查询

那层汽车玻璃“膜”有什么用?

从我记事起,家里的一切贵重物品都有一个保护膜,例如电视的遥控器、写字台上的玻璃、电视上的罩布甚至连学校发的课本都被班主任强制“包书皮”,以至于当我家那台兢兢业业的老牡丹报废时遥控器都是崭新的。
汽车似乎也脱离不了“保护膜”的宿命,无论价格是高是低,很多人买车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玻璃贴膜。当然,贴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保护车窗,而是为了防晒和隐私。那么贴膜到底能有多少作用,是否可以真的像很多商家所宣传的那样“隔热、防晒、不透光”呢?

国外为什么不贴膜?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先聊聊为什么国外很多车都不贴膜,很多极端的网友都推测这一定是中国的商家为了赚钱才鼓动人们贴膜的。

用户通过全国车辆大数据车况信息查询系统输入车辆VIN码,便可查询到目标车辆的维修保养历史记录,全国车辆大数据车况信息查询系统提供的专业维保报告详细解析目标车辆重要部件的损伤情况,以及目标车辆是否有事故、召回、火烧、水淹及调表等异常情形,为车辆交易、车辆价值评估等业务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实则不然,和国外的很多国家相比我国人民普遍较为内敛,不喜欢将车内环境暴露在外。其次我们多认为白为美,而国外的朋友大多则更喜欢晒太阳将皮肤晒成“小麦色”。另外针对于法规的二手车车况信息查询问题,国外对玻璃的透光率要求极高,在美国的一些州,为了使警察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到车内情况,干脆就禁止了玻璃贴膜。而事实上,国外的很多车也是贴膜的,只不过颜色很浅让人无法注意到罢了。
实验准备:
我们找来两辆外观、内饰颜色一样的车,一辆全车贴有龙膜的车窗膜(前后风挡、侧车窗),一辆则未贴膜。两车进行露天直晒,分别在两车的同一位置处放置温度计进行实测,并实时记录温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谨,在实验前我们先将两辆车停在阴暗的地方静置2小时,目的是为了使两车的起始温度达到近似值。测试仪器分别为方便读数的表式温度计、误差仅为0.5°C的USB温度仪和测量点温度的红外测温仪。
实验进行:
当天的气温为34°C,实验

场地选在一个空旷、无遮挡的停车场内暴晒60分钟,以模拟短期停车后车内温度。将两车车头直面太阳光,车内起始温度分别为:未贴膜车27.1°C;贴膜车24.2°C。

经过了60分钟的暴晒后,未贴膜车的车内温度
二手车购买,选对品牌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丰田、本田、铃木、马自达、日产、大众、现代等。丰田车没有太先进的技术,使用的技术都是最成熟最稳定的,综合性保值率排第一。本田发动机牛逼,都说是买发动机送车,10年车龄发动机能保持丝毫不漏,综合性仅次于丰田。铃木车发动机技术稳定但不先进,钣金内饰工艺差,可以说是日系当中性价比最高,最皮实的车型。马自达在没有创驰蓝天技术以前所有车都不省油,发动机可靠数据平平没亮点。而购买这些类型的二手车之前,我们都建议通过全国车辆大数据车况信息查询系统,查询车辆历史车况信息,能够更放心的购买二手车。
由初始的27.1°C升至为48.3°C,升高了21.2°C。而贴膜车的车内温度由最初的24.2°C升高至38.6°C,只增长了14.4°C,两者温度差也由2.9°C变为9.7°C。

开启车门后迅速测量车辆方向盘及主驾驶皮座椅处温度,未贴膜车辆在方向盘和皮座椅温度上都高于贴膜车辆,且在皮座椅上温度差达到约9°C的。所以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车窗膜在短时间内确实能起到对温度的部分阻隔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删除。文章链接:https://chekuangcha.com/?p=19588

车况信息查询

基于4s店大数据在线查询:事故出险记录、维修保养记录、车辆配置信息、车辆保险保单信息、车辆年检记录等车况信息,在线识别二手车真实历史车况。

立即查询